平潭綜合實驗區的企業如何引進人才,留住人才
作者: 時間:2012/2/26 閱讀:1237次
隨著我國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小企業在經過了一段時期的快速發展后,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它們普遍存在著資金短缺、技術落后、人才匱乏等問題,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中小企業解決人才問題優先于解決其他問題,企業領導應充分認識到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創造有利條件,采用靈活措施引進人才、留住人才。
費盡心計引進人才
中小企業引進人才的方法很多,除了可以采用人才交流會、各種媒體宣傳、到高校招聘等常見形式外,還可采用下列途徑和方式:
1、內部員工引薦法。即由本企業員工將外部人才引入企業。由于企業員工對企業和被引薦人都十分了解,所以更能為企業引薦合適的人才。當員工引薦的人選被錄用后,企業可以給予引見人適當的獎勵。這種做法不僅能起到鼓勵員工、提高忠誠度的作用,也有助于增加新引進人才的歸屬感,使他們較快地適應企業的人際關系和工作環境。
2、個別走訪爭取法。對于本企業急需的高級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特別是在本行業有造詣的政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的在職或離退休人員,中小企業的領導者應調動一切關系,親自登門拜訪,用真情感召人才,并以高薪以及相應較為優厚的待遇吸引他們。如果企業能給他們提供用武之地和發展機會,則更能打動對方,而且優秀人才還會吸引其他優秀人才加入陣營。
3、借助“獵頭”公司法。企業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一時又難以招聘到手,求助于“獵頭”公司不失為一種比較合適的方式。專門的“獵頭”公司掌握著各種人才的資料、信息,而且比較全面,他們的“挖”人方法也很獨特、有效,多數情況下是能夠滿足企業對人才需求的。
4、兼職聘請合作法。大型企業、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積聚大量中小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但他們往往由于種種原因而不愿到中小企業供職。中小企業可以與他們橫向聯合搞技術開發、產品創新及職工培訓等工作,也可以聘請他們在企業兼職或做企業顧問。這種借用外腦的方法不僅能提高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管理水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人才匱乏的壓力。
營造環境留住人才
引進人才,只是手段,關鍵還在于使用人才,要讓人才充分發揮作用,最為重要的是為人才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使人才心甘情愿地為企業工作和奉獻。
1、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中小企業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對引進的人才應進行準確的定位,給他們安排合適的職位,做到人盡其才;為人才搭好能發揮其才能的“舞臺”,為引進的人才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支持,賦予他們必要的權力。如為技術人才提供必要的設備及實驗場所,為管理人才提供必要的人權和財務權,采取適當的分權管理措施;為人才適當地安排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即賦予高于其實際能力的工作目標,激勵其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當引進的人才完成賦予其挑戰性的工作后,他們就會產心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不僅使人才個人的價值得到了實現,同時又為企業創造了價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業在用人時不要對人才有過分要求,更不要過度使用,避免讓人才長期超負荷工作,造成人才越用越跑。
2、 制訂有吸引力的報酬制度
工資收人的高低,是衡量人才價值的尺度,因此,企業應制訂合理的薪金政策,使人才,尤其是企業急需的人才得到比較滿意的報酬,其報酬至少要高于一地區同一行業的平均水平。一般而言,中小企業,尤其是私營中小企業在對人才的收入分配方面有較大的自主權,中小企業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可以對引進的人才采用高薪制。
什么樣的報酬對中小企業的人才最具有吸引力呢?那就是能充分調動所引進人才的積極性,使其感覺到自已所得與其付出相平衡,既能體現人才的自身價值,又能使企業原有人才在心理上感到平衡。在操作時,可將其績效工資大幅提高,這樣能體現出和企業原有人才保持一致,而將其績效工資大幅提高,就能得到相應的報酬。
3、鼓勵人才持股
人才持股在國外中小企業已是成功的經驗之一。
在西方發達國家,持股分紅被譽為人才的“金手銬”,是培養員工忠誠、減少人才流失的絕招。人才持股,從本質上承認了人才智力也是資本,同時,人才持股,還使人才感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增強了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團隊精神。
我國的中小企業也應該運用這一形式,激發人才的工作熱情,對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有較大貢獻的背通員工給予股份,每年根據企業的效益進行分紅并追加股份。人才在企業工作時間越長,貢獻越大,獲益也越豐。但如果這些人才要離開企業,則不再享受公司股權及紅利,在這種情況下,離開企業的人才自身會感到損失極大。
采取這種持股分紅的激勵方法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把人才的個人收人與企業的經營活動聯系在一起,使企業人才認識到企業的興衰與自己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能減少企業的現金發放,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積累資金、緩解企業資金緊張的壓力。
4、注重培育人才
培育人才包括培訓和提拔人才。
培訓能進一步提高人才的素質,起到鼓勵先進和鞭策后進的作用。因此企業定期地對部分人才進行培訓,一方面可以使人才感到自己被企業重視,工作勁頭更大,另一方面又使人才在技能上得到提高,很容易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的需要。
人人都有被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通過提拔可激勵人才,實現他們的追求目標,促成他們形成成就感。企業對有發展前途,有組織管理能力的人才要給予提拔,企業內要營造一種公正、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使人才明白企業時時在關心他們的進步,自己的成績在得到肯定,因而心理更平衡。
由此可見,企業內部重用和提拔人才,無疑是穩定人才的極好的方式。
5、 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客觀規律:即人類有生存、安全、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五個層次的需要,這五種需要由低向高依次排列。當低層次需要獲得滿足后,才有可能提出高層次需要。但是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下一個高層次需要而告終,各個層次的需要總是相互依賴、彼此共有的。
其中生存需要是每個人最基本需要。安居才能樂業,生活條件和工作對于吸引人才、穩住人才也是相當重要的。中小企業內部各種機制比較靈活,為人才提供一定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不僅應該,而且也能辦到。如有的中小企業為人才提供寬敞的住房,為其子女提供就學方便,企業還可對人才提供養老保險或免費醫療等。這些做法不僅穩住了現有人才,也可由此吸引到更多人才來企業工作。
同時,企業領導要與人才建立親密的工作和朋友關系,多與人才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包括生活、技術、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并多方面關心、幫助、支持人才,這不僅有助于增進友誼,讓人才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還有助于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確保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6、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中小企業留住人才的指導思想應當是:“較高的物質待遇加上特定的工作氛圍”,后者即是企業要為人才提供的能使其充分發揮才能的理想場所,其本質上就是要建立適合企業發展特色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要不同于大企業,也有別于其他中小企業,它能將人才的個人價值取向協調統一起來,并使其寓于企業的文化價值系統之中。
能到中小企業工作的人才,都具有風險意識和開拓精神,企業的發展能夠使人才產生滿足感。顯然在一定的企業文化氛圍中工作的人才,物質刺激的作用已退居次要地位。因此,中小企業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人才對企業的信任感和歸屬感,使其愿意為企業工作、奉獻。
來源:sme.gov.cn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