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岸共同家園”為目標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已然成為福建吸收境內外資本最多、最快的地區之一。自2009年9月至今,平潭新增內資企業807戶,新增臺資企業26戶,新增投資總額超5億美元。
福建工商部門16日披露,綜合實驗區的設立,為平潭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兩年新增內資企業807戶,同比增幅達95.50%,新增注冊資本39.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3.7%。個體經濟發展也很活躍,兩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645戶。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外商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實驗區成立以來新增外資企業32戶,新增量約相當于此前外資企業的總量,新增投資總額超5億美元,增幅510.8%,新增注冊資本2.4億美元,增幅427.3%。
今年3月對外公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在“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章節中明確提出“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這是平潭綜合實驗區開發建設首次寫入國家規劃,讓臺商對在平潭的發展信心倍增。統計數字顯示,在32戶新增的外資企業中,臺資企業26戶,占新增外資企業的8成以上。
實驗區成立以來,新增企業多集中在電子科技、文化創意、旅游開發、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兩岸合作”是主旋律。今年3月,臺灣中華電信與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推動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通信信息化建設;福建師范大學、臺灣世新大學等兩岸單位合作創辦的福建海峽學院業已成立,平潭兩岸教育合作實驗園區正在加快建設。
平潭縣工商局人士表示,盡管目前臺資總量仍較小,但以冠捷電子、協力科技、海峽高速客滾等臺資企業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架構已開始形成,彰顯實驗區開放開放定位和發展方式轉變趨勢。
據悉,為方便紛至沓來的臺企落地,當地工商局已專門出臺了相關政策,設立臺資企業“綠色通道”,放寬準入條件,并探索與臺灣相關部門交流開發“臺灣商品數據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