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就業等民生話題歷來是“
兩會”的焦點。在3月7日上午的福建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福建代表展開熱烈討論,為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獻計獻策。
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福建集美大學校長蘇文金指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重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當注重培養學生樹立公民意識、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創新意識、團隊意識;落實高校辦學制度,尊重高校辦學自主權,減少對高校辦學活動的干擾,節約高校辦學成本,鼓勵高校辦出特色。計劃、預算報告應注重與“十一五”規劃綱要相銜接,落實教育支出占GDP 4%的要求。
針對福建高校新辦的較多,經費保障壓力較大的實際情況,他建議中央在資金政策上給予支持,推動海西教育事業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委員、福建省龍巖市主委、龍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秀娟更關注中小學校舍安全問題。她建議,國家要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幫助福建省原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福州格致中學特級教師鄭捷認為,目前教師隊伍結構性不均衡的問題比較突出。她建議建立合理、科學的教師流動機制,根據不同學校類型,制定流動的期限,健全與之相適應的教師置成與資格晉升的激勵機制。
“農村教師培訓面廣、要求高、難度大、任務重。應當增強培訓的開放性、針對性、實效性。”她說。校長是實現教育理念、推進素質教育的執行者和實踐者。她提出,應當盡快制定中小學校長的專業化標準,加強對中小學校長的培訓,提高學校的專業化管理水平。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黃美緣指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存在一些問題:1.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存在著結構性矛盾問題;2.從國家政策導向的角度看,面向基層尤其鼓勵面向企業就業的政策導向不夠突出,就業的制度設計有待于進一步完善;3.畢業生需求信息的重復統計與使用不利于就業指導;4.離校后畢業生去向不明影響各地對返鄉畢業生的就業幫助;4.不合理的就業率統計及公布方式影響民眾對就業率的信任。
因此,她建議建立嚴謹科學的招生預測機制,完善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制度,如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到企業就業的鼓勵政策,充分發揮各類中小企業,尤其是非公有制企業就業的載體作用,取消人事及人才機構向畢業生收取各項行政事業費用,減輕用人單位及畢業生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