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及迅速隨之降臨的“求職冰凍期”之后,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尤為引人關注。近日,上海多所高校先后舉辦了大型校園招聘會,無數學生冒著寒風前往參加。從各個招聘會現場所傳遞出的信息顯示,大學生就業市場開始逐漸走出陰霾。
國有企業需求急速回升
今年11月20日,同濟大學舉辦了2010屆畢業生首次綜合招聘會,共吸引了209家不同行業領域知名企業前來“設攤”,需求人數約5700人。12月4日,復旦大學舉行大型招聘會,249家單位帶來近5000個崗位。
據悉解,這樣的招聘“陣仗”已明顯好于去年。同濟大學今年的招聘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分之二,而復旦此次的招聘會也是近年來最大的,參與單位數量比上一年激增了20%。復旦大學就業辦主任陳浩明說,截至12月4日,今年下半年專程來復旦開專場招聘宣講會的國內外一線企事業單位已達200家,與金融危機前持平,發布的招聘崗位數也相當。
在招聘會現場,設攤的國有企業數量明顯高于外企數量。據統計,在復旦的招聘會上,地方政府和國有單位的數量達到174家,占總數的七成,中國銀行、中國電信、上海煙草、寶鋼集團、浙江廣電集團、揚子江藥業集團等大型企業紛紛帶來了崗位,顯示出強勁的反彈趨勢。
金融地產醫藥行業率先回暖
金融危機對于各個行業的“侵略性”不盡相同,哪些行業已經率先走出了危機,哪些行業仍然萎靡不振,是學生們非常關心的話題。
據悉,在目前招聘市場上,金融、房地產、IT等行業需求量明顯反彈。如上海綠地集團、深業南方地產、上海晟地集團、中國工商銀行等業內知名企業,今年用人需求都比去年增加了很多。除此之外,醫藥行業也反彈迅速,記者在復旦招聘會現場看到,醫藥類的用人單位超過20家,上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帶來了57個崗位,而其他如上海復星藥業、楊浦區中心醫院等也帶來了不少崗位。
與此相比,文科類專業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雖然招聘會中不乏法律、公關、秘書、翻譯、咨詢、媒體等職位,但是招聘人數極少,與龐大的應聘隊伍相比,顯然“囊中羞澀”。
外企招聘回暖步伐緩慢
外資企業是應屆畢業生一大重要流向。然而,相比國有企業的快速復蘇,外企似乎還沒有迎來春天。
從上海外服招聘獲悉,今年通過外服平臺前往同濟大學的外資用人企業共有33家,而到復旦大學的外資企業為47家,且其中企業多有重復。雖然尼康、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丸紅上海等500強企業的新人招募讓大學生頗為欣喜,但相對于幾年前依然遜色不少。
除了在校園召開招聘會的外企,今年9月份以來,上海外服招聘共收到600多家外企委托招聘,而這個數據與往年同期相比呈小幅下降。上海外服招聘派遣部副經理吳小輝解釋了其中原因:外企人才需求與全球經濟復蘇并非周期相同,它具有延遲性,一般會晚6-9個月,這是目前外企招聘尚未走上軌道的主要原因。吳小輝同時表示,2009年利用外服平臺簽約的大學生達到6634人,今年以來已有4000余人與外資企業簽訂了初步協議,隨著危機浪潮的逐漸遠去,這個數字或許會有一定提升。
然而,在各行業就業行情看漲的同時,復旦大學就業辦主任陳浩明也表現出謹慎的態度:“雖然現在招聘市場初步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但由于出現了用人單位招聘工作時間重心前移等現象,明年春節后就業市場走勢如何還很難定論。”(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