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平潭島人才網

手機APP
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薪聞 > 其他頻道 > 最新資訊 > 就業回暖大學生拖延簽約
就業回暖大學生拖延簽約
作者: 時間:2009/12/17 閱讀:644次
專家說這是各界給學生灌輸“先擇業后就業”觀念的產物

    “毀約需要付出什么代價?”廣州某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的黃老師最近不時聽到前來咨詢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時記者發現在各大高校的BBS上也有不少帖子在討論如何拖延企業的簽約時間。

    據了解,與去年不同,隨著經濟回暖和高校應屆畢業生找工作的逐步推進,首輪開始校園招聘的企業不少已經發放Offer,大學生們也開始陸續收到自己的第一、第二份甚至第N份Of-fer。2010屆大學畢業生的心態比2009年畢業生放松不少,騎驢找馬者不在少數。很多大學生拿到了小公司的Offer也不簽約,絞盡腦汁想辦法推遲簽約,寧愿繼續征戰大公司的面試機會,也有大學生為了更好的Offer不惜毀約。

    對此,不少專家認為學生頻毀約是各界給學生灌輸“先擇業后就業”觀念的產物,是學生無奈的選擇,不應上升到誠信問題。

  學生:相比違約金好工作更重要

    “簽不簽呢?”廣州某高校的小劉拿著就業的三方協議在掙扎著到底是否與某門戶網站簽約。新聞專業畢業的她,從大一就開始實習,并將自己的目標定在了某大型報業集團。由于深深感知到了去年師兄師姐們求職的艱辛和進入報業工作競爭的激烈,小劉從10月開始就與其他同學一樣出入于各招聘會和宣講會現場。

    讓小劉意想不到的是,她很快就拿到了某門戶網站網絡編輯的Offer。這下小劉可犯了愁,一邊是一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Of-fer,另外一邊自己喜歡的企業還沒開始招聘。“今年的就業形勢明顯好轉,各類招聘會才剛剛開始,后面沒準還有更好的Of-fer。”

    小劉告訴記者,在班上像她這樣的同學并不少見。已經近三成同學收到了企業的Offer,但是對于小公司,很多同學即便拿到了也不會簽,而對于還不錯的事業單位,不少同學則想盡辦法拖延簽約的時間,希望在拖延的時間內能夠出現更好的企業。還有同學雖然已經簽了三方協議,但并沒有停止找工作,繼續征戰在招聘會和面試現場。

    一位已經簽約的同學說,在無法取舍和判斷未來就業形勢的情況下,先簽約,有了更好的再毀約也成了最安全的選擇,因為相對于3000—5000元不等的違約金,學生更希望能有一個更適合的工作。

    學校:毀約不能單純責怪學生

    對于2010年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趙燁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招聘會才剛剛開始,今年的就業情況如何還無法就目前的情況下結論,但從往年的情況來看,學生簽協議的高峰期一般出現在每年的3、4月份。

    “學生毀約的事每年都會有。”趙燁說,每年她都會接到一些企業抱怨學生簽到率低的投訴,而學校為了防止和約束學生不隨便解約也做出了很多規定。

    廣東某IT行業企業HR告訴記者,為了趁早搶優秀的人才公司很快就啟動了招聘,并速戰速決從招聘啟動到最終選定人員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沒想到部分簽了約的大學生最近三三兩兩地提出毀約。“想當初面試時他們信誓旦旦地談職業穩定性,現在有了新Offer就毀約,這是非常不誠信的做法,也讓企業很被動。”

    不過趙燁還表示,毀約或者拿到Offer不簽約也不能全怪學生,其實這也是學生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因為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并不能預料到接下來將會有怎么樣的崗位出現,自己能不能拿到最合心水的offer,所以只能冒著毀約的危險,先簽了,再騎驢找馬,繼續征戰更好的Offer。

  專家:反對把毀約當學生誠信問題

    對于學生違約或者拿到Offer不簽約的情況,韋博人才市場總經理鄭惠忠表示,由于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各方總在給學生灌輸“先擇業后就業”的觀念,學生違約或者不簽約正是這種觀念的產物。

    他分析,不少學生在一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并不清楚自己的能力,然后在各種壓力下急急忙忙抱著“先找到一份工作做墊底”的心態投入到找工中。而當自己拿到第一個Offer或者直到第N個Offer之后,才回歸本性,突然覺悟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

    鄭惠忠認為,對于有條件的學生來說,拿到Offer后再進行選擇無可厚非,是正常的事。通常一般的企業在招人的時候,也已經做好了學生有可能不簽約的預期和準備工作。他反對把學生毀約當成是誠信問題看待,在他看來,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有權利選擇最后報不報到,而毀約金就已經是他們對于選擇的成本了。

    對于正找工作的學生,他覺得學生應該把自己的興趣擺在第一位,這樣才能盡快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工作。

來源:
熱門推薦
欧美图片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