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貨幣福利將納入工資總額
作者: 時間:2009/12/6 閱讀:2168次
今后,工資將不僅僅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等內容,包括期權等非貨幣形式福利也擬被納入工資內涵。昨日,本市正式啟動勞動關系管理實務培訓班。記者獲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的《工資條例》中,將重新對工資的概念進行修訂,“同工同酬”也將繼“按勞分配”之后成為工資支付的另一原則。
■工資支付案例受關注
昨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宣布勞動關系管理實務資質證書培訓正式啟動。一開場所拋出的有關工資支付的各種案例就讓在場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全都豎起了耳朵。據悉,《勞動合同法》及《實施條例》、《勞動爭議協調仲裁法》等一系列新法律法規的實施,使得諸多用人單位開始面臨復雜的法律環境。為此,人力社保局批準開設此類以案例、實操為主的培訓,解析員工從入職、在職到離職各個關鍵環節,幫助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全面領會與掌握新法環境下勞動關系管理的思路與操作辦法,預防勞動爭議的發生。
■工資定義將被修改
在培訓中,記者了解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工資條例》,對工資支付進行統一立法。據悉,該條例將重點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工資的定義;二是工資支付的基本原則。
關于工資的定義,目前所遵行的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工資應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6部分,皆為貨幣性工資。而據透露,在《工資條例》中擬將包括期權等在內的非貨幣形式福利納入工資內涵之中。
■工資明確“同工同酬”
關于工資支付的基本原則,此前明文規定的是“按勞分配”,而在《工資條例》中還將明確增加“同工同酬”。這表明,事實勞動關系形成后,企業的非正式合同工即勞務派遣工等,與正式工從事相同內容的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動業績的,都應獲得同等的勞動報酬,而同等報酬是指在同一工資區間內上下浮動。任何用人單位都應該執行。
據悉,勞動關系管理實務培訓,共安排40個學時。經培訓考試合格者,將頒發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首次簽發的資質證書,是人力資源管理能力提升的標志。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