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管理者融入團隊之中去。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組織,皆同此理。
中層既是管理者,同時也是被管理者;中層不僅要帶好自己的小團隊,同時還要融入整個組織的大團隊。雙重的角色,決定了中層要想當好管理者,首先必須當好被管理者。我在某香港文化傳播集團做副總裁時,認識了一位小伙子。當時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務生,但幾年后我再遇到他時,他已經成為一家資產超過幾百億的某外國企業的CEO。當時他正好到國內投資,使得我有機會進一步了解他。知道他的背景之后,我大吃一驚。原來他竟然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你有那么高的學歷,為什么當年還會選擇去當服務生呢?”我好奇地問道。他微笑著回答說:“首先,我不想省略走向成功的每一個步驟。盡管我可以選擇一個很高的起點,但從最基層開始做起,可以讓我熟悉每一個環節,這對于我以后從事管理、做決策是很有用的。另外,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只有學會當好一個被管理者,才能當好一個管理者。
“想當好管理者,首先要當好被管理者”這個理念來自有“商界西點軍校”之稱的哈佛商學院。西點軍校以培訓軍官而舉世聞名,在那里,每個學員首先要學會的是如何服從。學員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學會把自己的個性全部抹除:所有人的名字都統一換成編號,頭發剪成同一發型,衣服全部換成校服。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個人都去掉自我,更好地融入團隊。其次,每個人都必須學會承擔責任和服從。不管上級問什么問題,都只能從三個答案中選擇:“是”、“不是”和“沒有任何借口”。西點軍校是培養軍官的地方,而一個好的軍官,必須從學會服從開始。因為軍令如山,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任何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在戰場上都可能導致一場災難的發生。做中層管理者其實同樣如此。如果每個人都只強調自己的個性,各往各的方向走,那么整個集體就是一盤散沙,沒有凝聚力與戰斗力。即使是才能再高的管理者,也要學會做團隊里的一分子。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管理者融入團隊之中去。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組織,皆同此理。
在微軟公司,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微軟公司的副總裁鮑伯辭掉了手下一位名叫艾立克的總經理。因為艾立克雖然才華過人,但卻桀驁不馴、傲慢專橫。盡管鮑伯十分愛才,希望艾立克留在公司,但他不能容忍艾立克的這些毛病,因為這些毛病會帶壞自己辛辛苦苦打造出來的團隊。當時,很多技術專家都來為艾立克求情,但是鮑伯很堅定地告訴他們: “艾立克聰明絕頂不假,但是他的缺點同樣嚴重,我永遠不會讓他在我的部門做經理。”結果,比爾蓋茨聽說這件事后,出于愛才之心,主動要求將艾立克留下,做自己的技術助理。這件事給一向傲慢自負的艾立克帶來了極大的觸動,也讓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7年后,憑著自己的努力,艾立克逐步晉升為微軟公司的資深副總裁,而且非常湊巧,他成為鮑伯的上司。艾立克不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并沒有對鮑伯懷恨在心,反而非常感激他。因為正是鮑伯把他從惡習中喚醒,讓他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地位。艾立克不僅沒有報復鮑伯,反而在管理方面虛心向鮑伯請教,這時的艾立克已經懂得了怎樣做一個好的管理者。
同時,鮑伯也表現得非常優秀。當艾立克成為他的上司后,他并沒有流露出任何不服氣的想法,而是非常積極地配合艾立克的工作,兩人相處得非常融洽,一直為公司的發展而共同努力和前進。艾立克剛開始因為無法當好一個被管理者而降職,后來卻因為當好了一個被管理者而晉升。
從他的一降一升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好一個被管理者是多么重要。在艾立克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中層管理者共同的影子:聰明、有能力、有業績,但同時也因此很自負、有個性、不甘心聽從別人的指揮。對任何組織來說,成員的能力和個性是不能完全畫等號的,個性更需要服務于整個組織。
每一位中層管理者,都身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如果連自己都要一味地強調個性,不服從管理,那么又如何讓自己帶領的團隊齊心協力、聽從指揮呢?不聽從指揮的團隊,對任何企業和單位來說,都是最糟糕的團隊,也毫無疑問是最沒有發展前途的團隊。很多中層管理者確實很有才華和能力,但也很容易產生自傲的心理,甚至有時候認為自己的想法比公司的決策還要高明,因此難免對公司的策略有抵制的情緒。但這時你是否認真想過:在某一點上,我的想法或許確實很高明,但站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來看呢?所站的高度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制定的決策也就完全不一樣。
而且,企業或單位出臺任何一項決策,都首先希望得到中層管理者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否則,中層管理者的作用體現在哪里呢?或許你會問,難道作為一位中層管理者,就必須完全抹殺自己的個性嗎?當然不是,在具體的實施中,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及有個性的操作方式,但是在組織的決策面前,服從永遠是第一位的。否則,“黏合劑”很可能就會變成“離心力”。